深国交张荔悦:放弃牛津后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

站在深国交的走廊上,我按下牛津申请表的删除键。眼泪不期而至,但内心却前所未有地清明。这一刻,我终于明白:真正的成长,不是盲目追逐他人眼中的光环,而是有勇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
两年前,我因一次偶然的裸考进入深国交。从体制内到国际课程的转变,让我经历了漫长的“失重期”。身边的同学游刃有余,我却还在笨拙地摸索学习方法。那种从年级第一到普通学生的落差,曾让我深陷自我怀疑。直到读到《精英的傲慢》,我才开始反思根植内心的“优绩主义”——难道只有进入最顶尖的学府,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吗?

深国交张荔悦:放弃牛津后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- 第1张
在运动会上

支撑我度过迷茫的,是对数学纯粹的热爱。选专业时我毫不犹豫,因为我太清楚思考数学问题时的那种快乐。三个月内从零开始备战AMC和BMO并获奖,在别人看来是天赋,于我却是热爱的自然结果。那段同步准备雅思的日子,虽忙碌却充实,因为我在做真正喜欢的事。

然而,热爱无法抵消现实的挑战。文化隔阂是我必须面对的另一道难题。被老师误会不够尊重、因表达习惯差异产生沟通障碍,这些小事在压力下被无限放大。我开始认真思考:如果连在深国交都会感到疏离,独自在英国又将如何?更何况,我内心早已确定要回国发展。

深国交张荔悦:放弃牛津后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- 第2张
毕业晚会的张荔悦

AS考试期间,我疲于奔命。当不错的成绩让师友鼓励我冲刺牛剑时,我也曾心动。但就在发送申请的前一刻,积压的情绪终于决堤——不是委屈,而是终于敢承认“我撑不住了”的释然。我清醒地意识到,以当时的身心状态,强行申请牛剑只会让自己更加透支。

放弃,需要比坚持更大的勇气。我选择了香港,不是妥协,而是忠于内心的选择。这里有顶尖的学术实力、熟悉的文化环境、靠近家的温暖,更契合我回国发展的长远规划。当我放下对名校标签的执念,反而看见了更广阔的天地。

深国交张荔悦:放弃牛津后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- 第3张
万圣节的张荔悦

如今回首,深国交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,不是如何进入名校,而是如何认识自己。在人人追逐光环的环境里,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远比盲从更有价值。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独特的,不必活在他人的期待里。认识自己,远比追逐标签更为关键——这是我最想与你们分享的真谛。

深国交张荔悦:放弃牛津后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- 第4张
圣诞节的张荔悦